項目介紹:
龍華區于2017年1月7日揭牌正式成為行政區,在設立之初深圳市委市政府就賦予了龍華“兩區一城”的戰略定位:打造轉型升級典范區、特區一體化示范區和現代化、國際化中軸新城。龍華區以此為目標,在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的指導下,開展了“智慧龍華”的具體建設,分為智慧龍華一期建設項目和各部門單獨建設項目,同時,建設中結合新區的后發優勢,打造出建設智慧龍華整體區域核心競爭力。
智慧龍華一期項目投資約33.6億元,項目共計27個子項目。按照國內領先、國際一流的標準來搭建智慧龍華框架體系,總體任務分成三步走,2017-2018年是以基礎設施建設為主的啟動階段,2019-2020年是以應用建設為主的提升階段,2021-2025年是以完善智慧龍華生態體系為主的持續發展階段。智慧龍華一期建設項目原計劃2020年完工,實際進度比原計劃提前1年完成,率先建設了全區一片云,探索出了“大平臺、厚服務和強應用”的建設模式,支撐了全區85個應用的建設。
華昊作為總設計方于2017年啟動項目設計,于2019年完成項目總體設計,總設計費約2500萬。同期,智慧龍華建設項目榮獲2018中國智慧城市最佳行業案例金獎。
項目建設思路:
智慧龍華整體建設框架體系可以總結為:通過五統一為基礎支撐,打通數據實現共享通,打通應用實現交互通,打通服務實現服務通、管理通、模式通等,在企業聚集、產業集群、創新集成方面實現提升,最終服務于十大領域的智慧應用。具體來說,表現為三層架構、五項原則和七個目標。
“全區一體化”三層云架構,就是IAAS、PAAS、SAAS三層架構。首先,基礎設施層高度統一:前端統一標準、傳輸統一網絡,后端統一存儲,打好全區大底座。其次,平臺層全區共享:建設大數據平臺、物聯接入平臺、時空云平臺等,全區所有新建應用基于平臺開發,公共服務和組件全區共享,形成全區強有力的中臺支撐,各業務部門依托平臺進行流程再造,在智慧交通、政務、教育、醫療、市政、社區等方面強應用建設,最終打造成“大平臺、厚服務、強應用”的建設模式,這是目前全國區級單位中,真正意義上實現整個區的三層架構?;谶@個架構,實現為跨部門協同和多業務聯動的提供支撐。
集約共享五統一建設原則,在充分整合已有基礎設施的基礎上,全區統一規劃網絡建設,打造一個融合互通的網絡環境。其次構建統一的大數據平臺、物聯接入平臺、智能運算平臺提供應用支撐。再是推動全區業務協同、互聯互通,實現最底層的數據統一,然后通過運營管理中心實現統一運營。最后,整個架構為統一安全提供保障。
七個目標,是實現七個一的總體建設目標,即一網全面感知,構建全區物聯感知體系;一路高速傳送,通過OTN承載網,整合視頻專網、醫療專網、政務內外網、物聯網等;一云觸手可及,全區統籌建設云計算平臺;一數能力共享,構建統一標準的大數據平臺;一體高效運行,構建1+6+N的運營管理體系,平戰結合,就近指揮;一戶普惠民生,為市民、企業建立數據賬戶;一站創新創業,打造一站式創新服務平臺。
總體項目采用滾動建設方式,基于統一平臺持續推進,實現資源集約共享、能力融合復用。
項目建設內容:
圍繞“十智”展開項目建設,具體子項目27個。具體包括:
共享支撐平臺:云計算服務平臺擴容、大數據平臺、運營管理中心、信息安全保障體系、視頻監控平臺。
平安城市:智慧安監系統、智慧應急平臺、智能消防。
智慧交通:交通管控平臺、交通節點視頻監控系統。
智慧政務:行政便民自助服務平臺及互聯網政務服務數據分析系統、無線政務外網、視頻會議系統(三期)、綜合辦公平臺升級、門戶網站優化。
智慧市政:燃氣管理系統、環衛精細化管理和市容秩序執法巡查系統、城市照明智能監控系統、森林消防監控平臺、公園管理系統、工地管理系統。
智慧教育:教育云綜合平臺、智慧校園。
智慧醫療:區醫療衛生計生綜合服務平臺
智慧服務:城市部件普查及確權系統、“龍華一號通”公共服務咨詢投訴平臺。
智慧生態:環水綜合管理平臺。
智慧產業:經濟促進服務平臺。
項目建設亮點:
1.總體規劃實現統籌、集約和高效。
智慧龍華一期實現統籌全區85個項目的建設,同時通過全區三層架構、集約共享的建設原則,實現節約財政投入3億元。一期已建成了32個項目,涉及統一數據、統一平臺、統一安全以及十項智慧領域的建設,一期項目比原計劃提前1年完工。
2.在物聯感知方面,龍華率先將物聯網接入平臺。
龍華區是全國首個區級單位中實現了物聯網接入平臺的單位,實現了物聯設備的落圖分布,系統通過一張圖可以看到一期已經接入了消防、照明、環水、wifi、視頻等23萬個物聯設備,居全市第一。通過地圖我們可以從宏觀上掌握全區所有物聯設備的總體分布情況,微觀上我們還可以查看任何一個物聯設備的詳細信息。一旦設備出現異常,會同時發送到業務部門和物聯接入平臺,現場的運維人員及時提醒業務部門修復,長期未修復將予以通報。
3.在智慧交通方面,龍華實現交通態勢一圖掌握。
目前實現了龍華區交通的整體態勢一圖呈現,可以了解實時交通指數、平均時速、運行狀況等數據。龍華區的擁堵路段分析,區別于高德地圖、百度地圖都會有的常規擁堵點顯示,龍華的道路擁堵結合歷史數據細分成了常規擁堵和非常規擁堵。對于常規擁堵我們通過交通的整體改善來解決,對于非常規擁堵,比如說環衛車違規占道引起的擁堵,就可以結合右邊的交通態勢感知進行處置。發現一個擁堵點,點開現場攝像頭,發現是由于施工占道引起的道路擁堵,指揮中心人員能夠按照地圖上顯示的警力資源分布情況,選擇合適的警力資源到現場進行處置,從而達到疏導交通、緩解擁堵的目的。龍華交通的第二個特色就是除了常規的交委公安數據,區交通部門與滴滴合作,接入了網約車數據,樣本量更大、準確性更高。
4.在智慧環水方面,實現了全市三個首例。
首批覆蓋全區的高密度空氣質量網格化,首個采用NB-Iot物聯網技術的數據傳輸模式,首個納入大氣、水、噪聲、污染源等環境監測的綜合監管平臺。建成了空氣、水、污染源一張圖。為環保企業建立一企一檔,實現環保應急預案可視化。通過公眾參與加強群防群治。
5.在視頻建設方面,建成了一二三類點視頻共享平臺。
匯聚了十大類,1萬多路視頻,并且實現了落圖顯示,分別為明廚亮灶、重點區域、學校周邊、河道監控、重點道路、服務大廳、公園周邊、醫院周邊、北站周邊、有軌電車,后期還可以從區視頻聯網共享平臺接入更多視頻,為指揮調度發揮作用?,F已發布視頻共享辦法,根據視頻共享辦法對全區各部門進行共享。
6.在安全生產方面,實現?;髽I及小三場所安全隱患的實時監控。
一方面,對全區45家重點?;髽I的視頻和物聯監測設備統一接入區視頻共享平臺和物聯監控平臺。通過實時的智能分析和預警,達到平時監管端口前移,逐步提升企業自身的安全管理能力。另一方面,對于小三場所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,建設了巡管移動APP,實現“發現、核查、處置”全流程閉環,通過智能化填單、菜單式錄入、指引式核采,建立電子臺賬,提高工作效率,巡查1輪由90天,壓縮至60天,為全區節省人力100人。
7.在居民服務方面,建立全區統一醫療平臺。
醫療方面,整合了全區3家醫院、58家社康的醫療、健康數據,包括用藥、醫囑、處方、檢查檢驗等醫療數據以及慢病、體檢等公衛數據,建立全區統一醫療平臺,實現檢驗檢查結果互認,減少居民重復檢查檢驗、醫療費用支出。同時,為全區居民建立電子健康檔案,包含了門診、住院、檢查檢驗、體檢和公衛服務等全部數據,通過健康記錄跟蹤和提醒,幫助居民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。
8.在企業服務方面,建立八大功能。
建設了智慧經服,實現了政策查詢、資金申報等八大功能,支撐92項業務,服務4363個實名企業,目前訪問登錄次數33.5萬次,辦理業務7865條。對于企業來說,首先實現了政策的精準推送,通過政策知識庫和企業數據賬戶的匹配,精準為企業推動所能申請的補貼事項。解決了企業解讀難、中介滋生的問題;其次,推送了政策以后,在企業事項辦理過程中實現了智能填表,利用OCR組件,自動識別40個報表,簡化填表操作,提高辦事效率。